190、第一九零章 反对意见-《玩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王雱点头说:“那是自然,您等我半个月,我一准和冯翰林商量出更好的章程来!”

    官家自是同意的,让王雱随心去做,不急于一时。

    王雱得了官家许可,下衙时去与司马琰说了一声,便直接跑冯京家蹭饭去。

    冯京在朝会上出列说话时原想着肯定会得罪了韩琦和王雱,这会儿王雱热情地上门来,当真让冯京有些意外。好在冯京家有个贤内助,招待方面倒不用操心,处处都妥帖得很。

    王雱蹭完饭,和冯京攀起了交情,先是说当初富相公当宰相时给了他许多指点,让他获益良多;然后又说他的师兄、未来妹婿的兄长范纯仁和冯京还是同年,多难得啊!总之,四舍五入咱们是一家人,亲近着呢。

    冯京原本还和王雱有些生疏,和王雱小饮两杯之后也放开了,顺着王雱的话回忆了一下他的岳父富弼以及他的同年范纯仁,感觉还真亲厚了不少。这会儿再聊起迁都之事,冯京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直截了当地和王雱讨论起了自己的种种考虑。

    王雱积极地拿着个小本子记录起冯京的一些疑虑,又当场和冯京讨论起解决方法。王雱绝对是个合格的倾听者和引导者,很快把冯京的存货都掏了大半,并补充了很多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冯京惊讶于王雱思维之敏捷,又被王雱展现的未来蓝图深深吸引,还真有点相见恨晚之感。

    临别时王雱把讨论记录拿到他面前让他查看并签个名、以示这确实是两个人的讨论结果,冯京也没反对,爽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
    随后几天,王雱没事就带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登门和冯京讨论,两人都觉得只有两个人不够带劲,还先后邀了几批朝中各有意见的人到大相国寺的僧房里共同讨论,最后都由王雱统一归纳整理和众人签名认定。

    下一个朝会开始时,王雱揣着一份完整的《迁都提案》上朝。

    提案第一作者:王雱。

    提案第二作者:冯京。

    其他共同作者:朝中百官(排名不分先后)及洛阳众多退休老干部们。

    王雱提出《迁都提案》的时候没说内容,先说参与拟定提案的人有哪些,并表示每一个作者都在这份提案上签了名。这不是他一个人坐在家里空想的结果,而是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,每一个章程都经过专业人士反复讨论,听取了各方宝贵意见,不求最好,但求更好!

    王雱这一手把其他计划着这次朝会肯定要站出来反对的人打懵了,有的人甚至开始对周围的友人怒目而视:怎么回事?说好要一起反对的,你为什么叛变了?别说什么你没叛变,你没叛变王小状元怎么敢说你参与拟定提案?就算是他扯谎,他还能扯出你的签名来吗?!

    被盟友怒目以对的人更懵:我们是去提反对意见的,名字是签了,但你不能说我们参与拟定计划了啊!说反对也算参与吗?

    那么问题来了,他们之中到底有哪些人真的反对、哪些人已经决定改弦更张支持迁都?要是自己站出去反对,其他人却都龟缩着不开口或者索性表态支持,自己岂不是成了孤立无援的出头鸟?!

    于是一个奇异的局面出现了:这次王雱提出迁都,没有人出来反对!

    官家觉得不可思议,前两次由他提出这事百官之中都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,怎么轮到王雱来提就没人说话了?

    就连上次开口提出意见的冯京,竟也在短短半个月内站到了迁都这边,为迁都计划摇旗呐喊!

    有这个想法的绝不仅仅是官家,许多人看向冯京的目光都是一样的:若不是被你邀请过去,又看你这么爽快地签上名字,我们哪里会签?!

    王雱一点都不心虚,小腰板挺得笔直。只要提意见就是参与,没毛病!要是没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,靠他一个人怎么能做出这么全面、这么完善的提案呢?

    韩琦等宰执属于一直没表态的,韩琦主要是想看看王雱能做到什么程度。他是去过西线和北线的,知道西北诸州眼下就像是被断了供需的荒田,若是再不做改变迟早会有越来越多的荒地弃田出现。而黄河改道之后,开封也当真是无险可守、门户大开。

    若能迁都,那肯定是迁都最好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人,王雱做得比他想象中还要出色。
    第(2/3)页